徜徉在海曲吹来的这缕清风里

张守艳
      庆祝东港区作家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典礼上,看着东港区作协的回顾短片,聆听辛崇发主席的工作报告,台下的我百感交集。20年,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,但在港城大地上,“海曲”这缕文化的馨香,却实实在在地打动过、温暖过、庇护过许多人,我便是其中一个。
那是2010年前后,《黄海晨刊》推出了日照市文化遗产寻访系列,我作为其中的特约记者,参与撰写了海曲古城、齐长城、吕母崮等遗址项目,每周五在《黄海晨刊》跨版刊发。
      我虽自小就喜欢写文字,但也仅限于小打小闹、自娱自乐,再加上读书不精、阅历尚浅、文风稚嫩,是名副其实的文学新人。之后的某一天,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,对方开口问:“请问你是张守艳吗?”我答是。对方说:“我是东港区作家协会辛崇发,我看了你发表在《黄海晨刊》上的文章,有篇写海曲古城的,对,就是那篇《转身千年,惊扰满城繁华》写得不错。哎呀,我这打听了好多人,好不容易才找到你的电话……”
      我一时恍惚,又惊又喜。大名鼎鼎的辛主席居然多方打听主动给我打了一通电话,并对我的文章进行了指导和点评,有理有据,让人钦佩。新人小白,得遇良师,何其幸哉!就这样,辛主席特地邀请我去参加了那年的东港区作协年会,在那次会议上,我偶遇了多年不见的恩师李富晔、校友尹衍庆,并结识了如焦安铭、丁玲在内很多志同道合的文友,我与区作协的缘分由此开始。
后来,我加入九州官方网站·(中国)官方网站大家庭,担任九州官方网站·(中国)官方网站文学俱乐部秘书长。因此,无论是我的个人生活还是工作,都与区作协的关系日益密切。在协会和辛主席的指导帮助下,我们联合组织开展了多次主题活动,并推荐了一批优秀的俱乐部会员加入作协组织,一起学习交流、探讨提升,一起为企业书写、为日照放歌。
      2017年春,东港区作协组织了“湖光山色·陈疃风情”文学采风活动,其中有一站便是去上蔡庄村探访古村落。那是我的老家,我带着满满的自豪参与活动,也以主人的热情招待来自远方的文友们。当天,辛主席还特地去我的家里看了看,与我的父母交谈,询问庄稼收成等情况……时至今日我仍记得那天的情景,大山脚下,阳光不燥,微风正好,小伙伴们的笑容温暖明媚,胜过那无边的春意。
      最初加入协会时我是自卑而怯懦的,感觉自己的文章一无所长,仿佛某个人,弄一堆华服和首饰都强加于身,试图遮挡那份浅薄一样。辛主席鼓励我说,还是要读史,要思考,积累沉淀得多了,总会有提升。他还跟我讲了协会中几位老师的故事,有的人白天在市场卖海鲜,夜晚回家创作;有的人退休后才开始学着写作,日积月累,进步显著;还有的人从工厂流水线起步,多年历练,如今已是自由撰稿人。这些人的事迹如一束光照亮并指引着我,他们对待生活和文学那份坚持用心、真诚热烈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。心有热爱,纵然用笔寥寥,却仍有万钧之力跃于纸上,让每个字都有情、有趣,更有光。
      20年,东港区作协从一株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,而我,就是在这棵大树的保护和支持下,一步一步成长的文学青年。幼时我曾种下一个文学梦,却在如一个孤独旅人的漂泊中忘了初心。未曾想许多年后遇见东港区作协,遇见亦师亦友的协会家人们,因此,生命中百转千回之后的艰辛和不堪,都消化成坦然和欢喜、温暖和通透,借助文字,我们写下对天地万物的深情、对流水光阴的眷恋、对家常烟火的喜爱,日子虽平实却自在。
      说起来,这些年被琐事牵绊,成系统的文章写得并不多,比起勤奋高产、日益精进的文友,我万分羞愧。但好在从海曲吹来的这缕清风始终都在,带给我生活的真意,让我懂得,纵然日子平凡,也要活得热气腾腾。
(作者为集团行政中心文宣专员)